上半年,國內煤炭市場供需矛盾持續緩解,秦皇島Q5500動力煤價格同比下降約22.2%。華能國際優化采購策略,促使成本端標準煤單價同比下降9.23%,增利火電板塊35.6億元。
與此同時,該公司在報告期內新增并網可控發電裝機容量798.73萬千瓦,均為低碳清潔能源項目。隨著新能源規模有序擴張,光伏板塊利潤增厚5.78億元,推高整體業績表現。聚焦業績增速,上半年五大電力上市公司營收同比增長率全部下降;盈利成長性方面,華能國際、大唐發電、華電國際、中國電力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
具體來看,大唐發電營收降幅最低,較2024年同期下降不足2個百分點;同時歸母凈利潤增速最高,達到47.35%,在五家企業中領跑。業內認為,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市場化電價政策的實施導致電量、電價雙降,電力“量價齊跌”成為頭部發電企業營收走低的共同原因。不過,盈利維度上,煤價下跌對沖電量、電價下行,為火電板塊利潤提升贏得空間;疊加新能源裝機發力,支撐業績放量,使得盈利增速優于營收增速。
以大唐發電為例,報告期內通過控降煤價提高火電度電盈利0.0153元/千瓦時,發展向好。與此同時,以新能源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布局,上半年風電、光伏新增裝機16.75萬千瓦、44.75萬千瓦,上網電量分別同比提升31.27%、36.35%,實現利潤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