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業(工業行業分析報告)預制西藍花為例,其加工過程包含清洗、切分、燙漂和冷凍4個關鍵步驟,其中“液氮速凍”技術能讓西藍花在短短10分鐘內,從4℃極速降至-35℃,可使果蔬細胞內形成的冰晶直徑小于10微米,遠小于普通冷凍形成的50微米至100微米冰晶。如此一來,細胞不會因冰晶膨脹破裂而導致汁液流失,從而最大程度保留了西藍花的口感。多項研究表明,冰凍蔬果在關鍵營養素保留方面表現出色,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優于長時間運輸和儲存的新鮮蔬果。
鐘凱表示,食物的保存其實主要是食物酶和微生物作斗爭。在冰箱冷凍室的-18℃下,它們基本上處于休眠狀態。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所謂的“僵尸肉”通常是因為儲運過程中失溫解凍導致腐敗變質,或者因為包裝破損、儲存時間過長導致氧化和脫水,而不是單純的“過期”。最近幾十年,隨著超低溫急凍、超聲波速凍等技術的應用,冷凍食品品質不斷提升。除了口感可能與新鮮食物有差異,其營養、風味大都能夠保留下來。
除了冷凍技術的發展,其他新技術的出現也有力提升了預制菜品的安全生產能力和口味還原水平。賽迪顧問消費經濟研究中心的調研結果指出,近紅外光譜檢測等技術可對食品新鮮程度、源頭溯源進行分析檢測;超聲協同酶促嫩化等技術可改善肉制品以及水產品的口味,同時降低營養成分的流失;超高壓殺菌等技術可以實現快速、高效滅菌,在還原食品口味的同時延長保質期。
從更深層次來看,食品工業技術發展的價值不止于此。曾經,農產品因難以長時間保存,常面臨“豐產不豐收”的困局:農產品豐產但賣不出去,只能爛在地里,不僅造成經濟損失,也威脅國家糧食安全。如今隨著食品工業發展、保鮮技術顯著提升,這種困局也得到了大大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