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號、“夢想”號、“奮斗者”號、“深地一號”等一批“大國重器”捷報頻傳,C919大型客機、國產大型郵輪持續擦亮“中國制造”名片……近年來,國資央企把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以更大的力度集聚創新要素、完善創新體系、激發創新活力,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據介紹,“十四五”以來,中央企業研發經費年均增長6.5%,研發經費連續三年超過萬億元人民幣(人民幣行業分析報告);累計建設了474個國家級研發平臺,打造了97個原創技術策源地,組建了23個創新聯合體,形成了體系布局、協同攻堅、重點突破的強大合力。
創新生態也持續優化。一方面強化“激勵賦能”,累計推動近1000戶科技型企業實施了股權、分紅等激勵;另一方面,積極探索“松綁減負”,讓科研人員真正放開手腳、心無旁騖搞創新。
如何多出科技成果,并讓科技實力真正轉化為發展潛力?下一步國資央企將努力在更深層次融入國家技術轉移體系,以更大力度承接各類創新主體成果,更好發揮鏈長企業和應用場景雙牽引作用,在源頭供給、技術轉化、產業應用等全鏈條發力,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