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江蘇、山東、廣東、上海為我國家紡出口前五大地區。1-7月浙江出口65.7億美元,增長6.2%;江蘇出口40億美元,下降3.4%;山東出口24億美元,下降3%;廣東出口下降13.8%,上海出口下降3.6%。其他地區中,新疆出口大漲38.4%;北京增長115%。
前6個月,美國進口家紡79.3億美元,同比下降4.4%。其中自中國進口下降15.2%,占比36.9%,回落0.7個百分點。自印度進口增長5.4%,占比27.3%;自巴基斯坦進口增長1.1%,占比10.3%。
前6個月,歐盟進口家紡53.8億美元,同比增長13.7%。其中自中國進口增長22.8%,占比36%,增加0.6個百分點。自巴基斯坦進口增長18.5%,占比22.9%;自印度進口增長15.4%,占比11.6%。
前6個月,日本進口家紡14.3億美元,同比增長2.2%。其中自中國進口增長1.7%,占比73%,回落0.4個百分點。自越南進口增長0.4%,占比14.6%;自印度進口增長15.4%,占比2.8%。
展望下半年,美國“對等關稅”落地、關稅不確定性下降,全球主要經濟體、尤其是美國將進行財政和貨幣政策雙擴張。雖全球“對等關稅”或抬升全球關稅水平,但全球貿易活動有望維持大體平穩。美聯儲降息預期明顯,外需降溫但仍有韌性。然而,全球經濟仍面臨顯著不確定性,增長態勢脆弱,貿易政策擾動、地緣政治緊張及財政風險持續構成下行壓力。
據中美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共識,雙方自8月12日起再次暫停加征24%對等關稅90天,當前關稅水平將維持至11月10日。然而美國內法律層面出現重大變數。8月29日美聯邦巡回上訴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加征“對等關稅”和“芬太尼關稅”的行政令違憲無效,該裁決將于10月14日生效。作為回應,特朗普政府已于9月3日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但由于最高法院審理周期較長,預計2026年夏季才能作出終裁,關稅政策面臨高度不確定性。為此,美財長貝森特表示,政府正在準備法律備用方案。若最高法院上訴失敗,將啟動“B計劃”,以維持現有對中國關稅措施。
自8月7日起,美國正式對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實施不同稅率的對等關稅,其中涉及多個主要紡織(紡織行業分析報告)服裝出口國,包括土耳其和韓國(均為15%),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巴基斯坦、泰國(均為19%),越南、孟加拉國(均為20%),老撾、緬甸(均為40%)。印度除需繳納25%的對等關稅外,還自8月27日起被加征25%的IEEPA額外關稅。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明確規定,凡經第三國轉運以規避關稅的行為,將面臨40%額外關稅。在這一背景下,東南亞多國近期相繼加強對轉口貿易的監管。泰國、新加坡、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均發布相關合規要求,重點聚焦兩方面:一是本地產值比例(即區域價值含量),二是實質性加工標準(如產品編碼發生變化或經歷特定化學反應)。這些舉措對長期以來形成的“中國出口原料-東盟加工-最終產品銷往歐美”的多國合作模式帶來一定挑戰,企業須盡快適應新的貿易合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