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力協作提速度。在勘探開發中,各部門精誠合作突破重重困難。持續完善勘探評價建產一體化決策模式,公司企業首席專家領銜組織,每周召開一體化例會,不定期召開專題討論會,進一步理順了勘探開發決策流程。實施鉆井多元化管理,形成“地質鉆井+科研技術+現場監督”一體化單井管理模式,一井一個工作群,信息交流順暢,問題快速解決,鉆井生產時效、QHSE管理水平明顯提升。在油藏開采過程中,提高采收率是關鍵。為突破技術瓶頸、加快非常規油藏開發,準東采油管理區結合生產實際,大膽探索提產新途徑,成立提高采收率研究小組,針對關鍵技術問題進行專人專項攻關。
精準施策提產量。近年來,通過非常規油藏地質工程一體化配套技術攻關,準東采油管理區攻克非常規開采技術10余項,創造產值近千萬元,為準東早日實現效益上產100萬噸目標提供技術支撐。油田組織油藏地質、采油工藝、生產現場技術人員,加強開發工作整體戰略謀劃,針對不同類型油藏特點,研究討論吉南油田、吉康油田、阜康油田三大主力油田(油行業分析報告)開發形勢及面臨的難點、痛點,制定出分油藏的治理對策,為提升開發效果奠定堅實基礎。同時,強化油藏成藏規律和剩余油分布規律研究,將動態與靜態結合、地質與工藝結合、單井與油藏結合,充分利用動態監測資料進行深度剖析,深化油藏認識,找準潛力點,進而改進和優化設計,提高措施成功率和有效性。
精益管理提效益。準東新區推行資產分級分類管理,6年來累計減輕資產包袱近3億元。堅持效益倒逼,分區塊建立經濟效益評價模板,確定產能建設投資控制目標。準東采油管理區把加快地面管網配套建設、優化管輸流程工藝作為突破口,實現含水原油集中管輸、就地處理,現已有34座平臺95口單井實現密閉集輸,單井產液管道密閉集輸率達到53%,原油拉運費有效降低,節約費用近6000萬元。數字化轉型提速,72口電泵井實現“云端管理”,138口油井實現實時監控,人均管井數從15口增至32口。薩探1塊區塊4.5兆瓦分布式光伏項目累計發電197.05萬千瓦時,吉康脫水站燃氣加熱爐投用后每日節電2.7萬千瓦時,折合減少費用1.9萬元。康探站通過混合液處理系統提效,大大增加了外輸凈化油車數,凈化油外輸量增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