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本征無儲能”離網制氫系統——深能鄂托克旗5兆瓦離網光伏發電制氫工程及科技創新研發項目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開工。這標志著我國自主知識產權離網制氫技術從實驗室邁向大規模工程驗證,為綠氫生產開辟新路徑。氫能作為清潔能源(能源行業分析報告)載體,在推動能源轉型和實現碳中和目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當前,氫能發展呈現出技術突破與成本下降、應用場景多元化、政策支持體系日益完善等新特點。在儲能及新能源消納方面,氫能具有容量大、時空靈活等獨特優勢,風光制氫一體化成為解決可再生能源消納難題的潛在方案。
當前,氫能行業正從政策紅利期逐漸走向規模應用期。隨著規劃實施和技術進步,氫能將在能源轉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供有力支撐。然而,氫能標準接軌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碳排放核算方法差異、氫氣品質標準分歧、安全管理體系碎片化和認證體系互認機制缺失等。未來,或將需要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推動氫能標準接軌,促進氫能產業的全球化發展。
技術突破與成本下降成為當前氫能發展的顯著特征。電解槽技術正朝著高效、大型、低成本方向快速發展。2024年,國內電解槽出貨量達1.1吉瓦,堿性電解槽以92%的市場占比穩居主流,技術朝著大標方、高電密、低電耗方向演進。PEM電解槽成為增長亮點,2024年出貨量近90兆瓦,同比增長150%,市場占比從3%躍升至8%。這些技術進步帶動綠氫成本顯著下降,2025年堿性電解槽單價同比下降38%,PEM電解槽降幅達29%。
應用場景多元化是氫能發展的另一重要特點。在交通領域,氫能應用正實現從示范到商業化的關鍵突破。2024年,燃料電池汽車銷量顯著增長,燃料電池重卡成為主力。工業領域成為氫能應用的主要戰場和脫碳關鍵路徑,化工行業是綠氫的主要消納場景,合成氨、合成甲醇項目規模領先。2025年,國內在建及規劃綠氨產能超1700萬噸,綠醇產能超2300萬噸,綠氫替代傳統灰氫的進程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