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原天貓精靈團隊創立的躍然創新推出的 CocoMate 奧特曼聯名 AI 玩具走紅。此前該公司售價 399 元的掛件式 AI 玩具 BubblePal,已售出超 20 萬臺。更早前,“芙崽” AI 毛絨機器人在 618 期間 10 分鐘售千臺,其母公司獲朱嘯虎參與的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這些互聯網(互聯網行業分析報告) AI 玩具潛力大,關鍵在于實現真實需求與技術成熟度的匹配,形成可持續商業閉環。從需求端看,它們走 IP 化、系列化路線,如躍然創新推出多款 AI 玩具,吸引用戶收藏購買,擴大市場規模;AI 大模型賦予玩具獨特性格,帶來個性化互動,還能促進家長為內容付費。
技術上,GPT 推動 AI 對話水平提升,國內技術成熟。CocoMate 采用云端大模型加本地語音識別架構,借字節跳動大模型實現近實時對話,且模型可定制,貼合人設。“芙崽” 和 CocoMate 還有長期記憶系統,能提供貼心陪伴,甚至會 “遺忘” 無關信息。
相比之下,波士頓動力機器人難商業化,人形機器人技術不成熟。AI 玩具的成功,在于找到技術與需求的平衡點。這也為 AI 硬件落地提供思路:先做可大規模消費的小型產品,再逐步實現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