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打造一批國際消費集聚區和入境消費友好型商圈;開展國際化消費環境建設,優化支付服務;有序擴大單方面免簽國家范圍……,商務部、財政部等多個相關部委將推出新的舉措,加大對入境消費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推升“中國游”“中國購”,其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成為重要著力點。業內專家指出,這些政策將加速釋放我國入境消費潛力,為零售文創、文旅融合及跨境支付等相關行業帶來發展機遇。
北京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8月,北京雙樞紐機場驗核離境退稅申請單26819張,同比增長223.98%;驗核申請單總金額8.32億元,同比增長92.77%。上述場景并不鮮見,尤其是在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等城市。上述五個城市經國務院批準于2021年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如今已經成為提升“中國游”“中國購”吸引力的核心樞紐。比如,上海國際零售商集聚度位居全球前列,北京王府井等商圈實現國際品牌與國貨精品的深度融合。
今年以來,多個相關部委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消費帶動力、中心輻射力。同時,優化離境退稅政策等系列政策落地實施,助推入境消費潛力不斷釋放。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全國離境退稅商店已經超過1萬家,是2024年年底的3倍;1月至8月,享受離境退稅人數同比增長248%,退稅銷售額同比增長98%。
當前,我國在入境消費方面與國際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付一夫分析,我國入境消費占GDP的比重僅0.5%,遠低于國際市場1%至3%的平均水平,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接下來,商務部、財政部等多個相關部門將加強統籌協調和政策支持,進一步推動擴大入境消費。將繼續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打造一批國際消費集聚區和入境消費友好型商圈;加強統籌協調,推動有序擴大單方面免簽國家范圍,優化入境免簽政策方案(方案行業分析報告);近期還將會同財政部開展國際化消費環境建設工作,優化支付服務、提升國際化服務水平等。
政策加碼的同時,相關活動已經排上日程。今年的廣交會、進博會期間將舉辦中國國際精品消費月,該活動是由商務部聯合五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舉辦的大型消費促進活動。此外,廣州國際燈光節等大型活動也將陸續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