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高效利用“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兩新”國補成為多省份審計的重點。近期,26個省份的審計部門公開了2024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報告。據梳理,其中6個省份關注了國補政策落實情況,發現騙補及違規使用資金超1億元。
在騙補問題上,多地審計報告揭露了嚴重情況。湖南審計指出,汽車(汽車行業分析報告)置換、農機報廢更新等領域存在補貼資金被騙取或違規使用,金額約9373萬元。黑龍江審計發現,部分經銷商通過以舊頂新、更換銘牌等手段騙取補貼,個別生產企業甚至與經銷商串通,虛假銷售劣質農機騙補。重慶審計報告稱,部分以舊換新補貼被騙取套取,個別經銷商在活動期間漲價,影響政策效果。河北、山東、甘肅等地也均存在類似問題,涉及金額從幾十萬到數百萬元不等。
針對騙補行為,國務院及地方政府均采取嚴厲措施。今年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嚴厲打擊騙補套補行為,確保補貼資金落到實處。地方上,山東設置了“市級審核+省級復核”兩道程序,強化審核降低風險,并運用大數據手段加強監管,形成全流程閉環管理。重慶則構建了“五方”監管體系,明確三級主體監管責任,保障資金合規安全。
此外,地方審計還發現國補資金兌付存在不通暢、不及時等問題。如山東部分消費者因提交非一類銀行卡而無法及時兌付補貼,黑龍江家電和汽車補貼資金兌付緩慢。為解決這些問題,山東優化了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發放流程,將“市級審核—省級復核—發放補貼”調整為“市級審核—發放補貼—省級復核”,縮短申領時間。同時,山東還建立了家電以舊換新資金預撥機制,最高預撥80%資金給企業,減輕企業資金墊付壓力,提高企業參與積極性。
這些措施有助于確保“兩新”國補資金真正惠及消費者和企業,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有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