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調(空調行業分析報告)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格力與小米的“攻防戰”再度升級,從最初的數據之爭,如今已演變為一場圍繞“空調品質”的深度辯論。9月19日,小米公司官宣推出米家空調“十年免費包修服務”,這一舉措被視為對格力朱磊此前質疑的有力回擊,也標志著小米在品質敘事上的重要一步。此前,格力朱磊在數據“打假”小米空調線上市占率第二后,再次發博,邀請小米加入十年免費包修的行列,并強調“短期銷量榜單,并不重要。長期品質,才決定勝負”。此舉意在切入小米空調代工模式下的品質軟肋,然而,小米卻以一次服務升級,打了格力一個措手不及。
小米將米家空調的六年免費包修升級為十年,且整機、配件、服務全免費,覆蓋全品類。這一升級不僅回應了外界對小米空調品質及售后服務的質疑,更在某種程度上“借用”了格力的語言體系,試圖進入格力長期把持的品質敘事體系。小米的這一策略,看似是對格力的模仿,實則是一次深度的戰略試探。小米通過自主生產、建設武漢家電工廠,逐漸從輕資產模式轉向制造企業,同時通過“十年包修”的承諾,完成了品質敘事的閉環。這一過程中,格力無形中成為了小米的“借力”,推動了小米空調的品牌升級。
然而,輿論的閉環并不等同于現實的勝利。小米空調的品質是否真正升級,仍需市場的驗證。畢竟,空調品質不僅關乎包修政策,更涉及核心技術、生產工藝和材料標準等多個層面。與此同時,格力也面臨著轉型的挑戰。作為空調市場的頭部企業,格力憑借高利潤率的運作模式和傳統客戶的品牌認可,一直保持著獨特的競爭優勢。但在新的消費時代下,格力也需要適應互聯網規則,進行渠道改革和多元化布局。
小米的優勢在于其互聯網思維和方法論,擁有“小米之家”體驗場景、“小米商城”直銷閉環以及“米粉文化”支撐的社群運營。相比之下,格力雖然擁有強大的經銷商網絡,但也背負著沉重的包袱。因此,格力在渠道改革中,可以有選擇地借鑒小米的經驗,提升自身的敏捷性和用戶觸達能力。
小米的十年包修,是一次對格力語言體系的巧妙模仿;而格力的渠道改革與多元化,則是一次對小米經驗的艱難自問。在這場互聯網邏輯與制造邏輯的碰撞中,誰能真正跨越邊界,誰就有可能在未來的空調江湖中掌握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