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三十年前ERP是企業IT建設的“風口”,如今新的“風口”毋庸置疑是互聯網(互聯網行業分析報告)AI,在大趨勢下許多企業都希望乘風而起。在傳統企業管理中,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主要承擔數據記錄、流程管理和報表生成的角色,支撐企業經營管理的正常運行。然而,當今市場環境的變化速度遠超以往,面對不斷更迭的業務挑戰,企業不僅需要“知道”數據,更需要“利用”數據快速做出決策并執行。作為企業數字化底座ERP,其角色和價值也面臨著大的變革。
AI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需要更智慧、更智能的軟件管理平臺,這給ERP的“轉型升級”帶來了極大可能性。但對于企業來說,理想的“AI化”的ERP系統究竟應該是怎樣的?傳統的ERP系統作為企業的"數字記賬員",主要功能是記錄和存儲數據,而在AI時代,當市場變化速度從"月"級壓縮至"小時"級,企業的生存法則已悄然改變,這種“被動式”系統顯然有點力不從心,ERP的AI化也順應了這一需求。
目前已經有一些AI加持的ERP系統,但大部分還處于單點的“外掛式”應用。許多應用場景主要通過相似性比對,實現如單據關聯性判斷、客單內容正負面屬性分析等功能。這些應用場景不具普遍性,且成本較高,收益不大,更重要的是,它們往往僅具備“問答、交流、檢索”等功能,系統還是“以人為本”,仍需人工處理相應的業務流程,無法實現真正“自主式”的AI企業運營管理。
從未來發展看,企業需要的不是在ERP基礎上“錦上添花”的AI,而是一套真正構建在AI技術平臺之上的ERP系統,將數據迅速轉化為行動的管理系統,在企業風控與可追溯的機制下,實現“洞察-任務拆解-執行-反饋”的全鏈條落地,才能滿足提升運營效率和市場響應速度的要求。
在這種模式下,EPR作為企業智慧管理的"決策執行官",可以自主分析、智能決策并快速執行。無論企業外部環境還是內部業務需求發生了變化,系統都應該能夠實時感知并判斷出癥結所在,制定應對策略與方案,并在授權范圍內自主分派與執行任務。